查看原文
其他

清代大阅

卢溪 皇史宬 2020-08-23



阅兵,作为对国家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大阅(实指阅兵)的记载。如《左转》载:“秋,大阅,简车马也。”即是对士兵和战车等装备进行检阅。

清代大阅,据《清史稿》载:“天聪七年(1633年),太宗率贝勒等督厉众军,练习行阵,是为大阅之始”。历经康、雍、乾三朝的不断完善,在《钦定大清会典》里对大阅的礼制、军队的人数、队列武器排列情况、阅兵礼仪、检阅形式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,这为今天了解清代阅兵提供了史料依据。

❖《钦定大清会典》对大阅的记载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 

    大阅阵型    乾隆四年(1739年),乾隆帝在南苑大阅。宫廷画师郎世宁据此绘制了《乾隆大阅图》,该图共四卷,分别是《幸营》《列阵》《阅阵》《行阵》,据此我们可一览大阅仪式盛况。❖ 乾隆四年皇帝大阅八旗将士清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❖《乾隆大阅图·列阵》(故宫博物院藏)

阅兵第一阶段是列阵。八旗领操都统等率领参阅将士全副甲胄,出营列阵。各部院大臣身着礼服立定,八旗传宣官骑马立于阅兵台下,乾清门侍卫骑马列于八旗传宣官前。还有豹尾班三旗侍卫分列乾隆帝御幄左右。

第二阶段是阅阵。乾隆帝身着大阅甲,骑马巡视阵容,兵部堂官在前引导,大臣侍卫等前后扈从。乾隆帝从阅兵阵列左翼开始,向南依次巡阅前锋营、护军营、骁骑营等,然后再回头向北,依次巡视火器营、藤牌兵等。

第三阶段是行阵,类似于今天的分列式。兵部尚书奏鸣号角后,台下奏鸣蒙古画角,随后各旗海螺、各营军鼓依次鸣响,鸣毕后退立于台下。随着三声炮响,各阵随着鼓声依次行进,前进距离以十丈为节,停鼓鸣金,各阵挥舞红旗、齐放枪炮。如此反复九次,直到第十次行进时枪炮连环齐发,不再间断,直到鸣金三次后方停。各军归队,收阵回营。

❖《乾隆大阅图·行阵》(局部)

 

    御用甲胄    皇帝参加大阅典礼时需穿戴大阅甲胄,配佩刀、櫜鞬、弓箭,骑御马。这套行头是皇帝最高级别的军戎服饰。《皇朝礼器图式》记载了皇帝大阅甲胄、佩刀的形制:

皇帝大阅甲一:皇帝大阅甲,明黄缎表,月白里,青倭缎缘,中敷棉,外布金钉。上衣下裳,左右护肩,左右护腋,左右袖,裳间前裆、左裆。裳亦分左右,凡十有一属,皆以明黄绦金铰联缀服之。衣前绣五彩金升龙二,后正龙一,护肩、护腋、前裆、左裆各正龙一……护肩接衣处月白缎,金线缘,各绣金升龙二、行龙六,饰珠二、红宝石一。后横浴铁云叶,镂金行龙一,周镂花文。前悬护心镜,径五寸五分,周鋄金花,以金铰四属之。

皇帝大阅甲二:乾隆二十一年,钦定大阅甲,左右袖接衣处属以蓝缎,饰用东珠。余俱如大阅甲一之制。

皇帝大阅胄一:皇帝大阅胄,制革为之,髹以漆。……胄前后梁亦镂龙,各饰珠三、猫睛石二、红蓝宝石各二,正龙衔黄宝石一。梁左右镂金梵文三重:上重八,次十有八,间以金璎珞,次二十有四……

皇帝大阅胄二:乾隆二十一年,钦定大阅胄,顶珍珠一,圆珠镂龙三,饰东珠各一。胄前后梁中饰金刚石螣蛇。梁左右梵文:上重十有二,次八,次二十有四。凡饰皆用东珠。

皇帝大阅佩刀:炼铁为之,通长二尺七寸七分,刃长二尺三寸,阔一寸五分,右镌银,橫为“天字一号”,纵为“炼精”,皆隶书……

❖ 乾隆皇帝大阅戎装像

乾隆帝崇尚武功,酷爱刀剑,皇帝大阅佩刀装饰华丽,按照制度需镶嵌红宝石、绿松石、青金石、珍珠等。故宫博物院现藏有“天字一号”佩刀就是皇帝大阅佩刀。

❖ 天字一号“炼精”佩刀(故宫博物院藏)

 

    八旗甲胄    参加大阅的将士也都按照规定,全副武装。其中八旗将士所着甲胄颜色各自按旗区分,其余形制完全相同。❖ 乾隆八旗骁骑大阅甲

八旗骁骑大阅甲身长78厘米、腰宽70厘米、裳长79厘米。铠甲分甲衣和围裳。八旗骁骑大阅胄以皮革制成,表面髹漆。铠甲与盔帽后垂的护领、护颈、护耳等均为棉布里、绸面、中实薄丝棉,内部密布边长约7厘米左右的方形铁甲片,外以等距排列的铜鎏金泡钉镶嵌固定。

除甲胄外,兵器也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。从《乾隆大阅图》上看,出现在大阅上的兵器相对统一,且富有特点。

参阅军队的主要兵器以远程兵器为主,包括弓箭和火枪,其中部分军阵的火枪装备比例还超过弓箭,也有专门的炮兵,比如正蓝旗满洲护军营和镶黄旗汉军火器营。这与当时世界范围内军队中火器装备比例不断提升的趋势是一致的,与以往刻板印象中清朝军队极度依赖骑射的观念差异较大。

❖《乾隆大阅图》中持火枪的正蓝旗满洲护军营士兵

❖《乾隆大阅图》中的镶黄旗汉军火器营炮位

除了各种远程兵器和火器外,将士还会携带一柄佩刀,这既是仪仗的需要,也是实战中重要的短兵器。

❖《乾隆大阅图》中的将官

此外在作战时使用的金鼓、旌旗、号角、海螺等军队令行禁止的器具也同样齐全,并在行阵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❖《乾隆大阅图》军阵中的旌旗


版权声明:本号文章、档案插图、音视频等版权均归“皇史宬”公众号(ID:mingqingdangan)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!

近期文章:

☆ 清代宫廷的仪仗队
☆ 民族习俗|清代的摔跤运动(下)
☆ 档案开放|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上线122万条数字化档案目录
☆ 这种纸曾经失传



责任编辑:海  鑫   美术编辑:丁  威

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


一览盛况!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